公元604年7月13日清晨,年届64岁的隋文帝杨坚正在仁寿宫中避暑,忽然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不幸驾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日下午,年仅36岁的太子杨广便急忙派人送去一只精致的小锦盒给自己的庶母宣华夫人。宣华夫人看到锦盒后惊慌失措,颤抖着拆开盒子,里面竟然是几枚象征心心相印的同心结。
一、隋文帝之死的经过
事情的起因是,隋文帝在仁寿宫中避暑期间,突然染疾,病情迅速恶化。太子杨广得知消息后,连忙秘密写信给宰相杨素,嘱托他提前为父皇驾崩以及自己即位的相关事务做准备。岂料,这封本该保密的信竟被传到了病重的隋文帝手中。看到信中内容,隋文帝气得几乎昏厥过去,但很快又强忍剧痛,命令身边亲信起草新的诏书,意图废除太子杨广的继承权,重新召回长子杨勇,让其重登太子宝座。这样一来,杨广多年的布局将付诸东流,他怎会心甘情愿?于是,杨广采取果断行动,率兵包围仁寿宫,以保护隋文帝名义切断其与外界联系。病重的隋文帝在儿子的折腾下,身体愈加虚弱,最终驾崩。继承皇位后,杨广迅速抛弃了之前刻意塑造的孝顺形象。据史料记载,杨广早年远离父母时,常以热情迎接派来探望的使者,以示孝敬。然而,他在父亲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彻底颠覆了他那层面具。
展开剩余74%二、“同心结”事件揭秘
隋文帝驾崩不过几个小时,杨广便在百忙中命人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小巧的金制锦盒,专门赠予庶母宣华夫人。《资治通鉴》记载,下午三至五点间,太子派使者带着小金盒,盒子上贴有杨广亲自书写的封条,赠与宣华夫人。夫人初见盒子,以为是毒药,惊恐不敢开启。使者催促之下,夫人才颤抖着打开,见里面放着数枚寓意忠心不二的同心结。宫中侍女们见状大喜,纷纷感叹“这下可免死了!”但宣华夫人却怒气未消,默坐不肯谢恩。宫人和使者轮番劝说,她才勉强行礼答谢。使者欢喜离去向太子复命,当晚杨广得以如愿,与宣华夫人幽会。其实,这“同心结”不仅是定情信物,更暗示了他们之间某种难以言明的秘密关系。
三、杨广调戏宣华夫人的隐秘往事
早在公元588年,杨广率领大军南下征战,次年彻底消灭南陈,实现了大一统。宣华夫人陈氏,正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异母妹妹宁远公主。南陈灭亡后,陈氏随皇室被俘入宫,后来被选入隋文帝后宫,成为妃嫔。史书记载,陈氏不喜争宠,反而得独孤皇后偏爱,逐渐获得隋文帝的宠幸。独孤皇后去世后,她晋升为贵人,深得皇宠,隋文帝病重时被封为宣华夫人。据《资治通鉴》记载,某日清晨,陈夫人正在更衣,突然遭到太子杨广的骚扰,幸亏奋力反抗得以脱身。回到隋文帝身边,她神情惊恐,哭诉太子无礼。隋文帝听后愤怒拍床,自责“这如何将江山托付给他?都是独孤皇后的错!”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隋文帝废太子的决心。
四、隋文帝废太子计划的失败
隋文帝决心临终改诏,恢复杨勇太子的身份,但杨广得知消息后毫不示弱。宰相杨素,原本是杨勇麾下大将,转投杨广,背叛前太子。如果杨勇继位,他必将遭到清算。杨广迅速采取措施:将参与起草改诏书的两名亲信柳述、元岩逮捕入狱;召集兵马包围仁寿宫;严控宫禁,切断隋文帝与外界联系;将照顾隋文帝的妃嫔、宫女及官员驱逐出宫。最终,隋文帝在这番折磨中撒手人寰,杨广成功坐稳皇位。史料详述了整个过程,彰显了杨广的铁腕与残酷。
五、宣华夫人的真实面目
陈氏从小入宫,善于察言观色,讨独孤皇后欢心。独孤皇后虽不喜隋文帝宠幸他人,却特许陈氏伺候皇帝,使她成为仅次于皇后的亲密内侍。《隋书》记载,杨广身为扬州总管,为争取陈氏支持,频频献上金银宝物,陈氏欣然接受,暗中助力杨广夺嫡。尽管隋文帝是陈氏的靠山,但年迈的皇帝已无多少时日,而经历灭国劫难的陈氏首要考虑的是自保。由此看来,杨广与陈氏实为同盟,共谋篡位之计。杨广调戏陈氏事件,极有可能是二人合演的戏码,目的在于促使隋文帝尽快驾崩。短时间内杨广布局严密、行动迅速,佐证了这一猜测。事实往往并非表面那般简单,眼见不一定为实。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关注我,继续听我讲述更多历史故事。
资料来源:《资治通鉴》
发布于:天津市粤有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